反洗钱宣传|校园新篇启,反洗钱护你行
新学期的脚步悄然临近,同学们奔赴校园开启新程时,别忽略“金融安全”,洗钱陷阱可能正披着“糖衣”潜伏在大家身边。不法分子常盯学生群体,用“兼职刷流水赚佣金”“代收款返报酬”这类看似轻松的诱饵设局,实则是想利用大家的账户转移非法资金。一旦被卷入其中,不仅个人账户正常使用会受影响,更可能触碰法律红线,背负严重后果,所以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守护好自身金融安全。
什么是洗钱?
洗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和其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性质的行为。而反洗钱,是为预防上述洗钱活动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规定,开展一系列预防、监测、管控等相关措施及行动。
学生也要反洗钱
日常生活中,学生多是金融市场的“新手”,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较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潜在目标。不法分子常以“兼职赚快钱”“代刷流水返佣金”等为诱饵,诱使学生出借银行卡、身份证,或参与不明资金账转。学生若轻信此类信息,其账户就可能被用于非法资金转移,自身在不知情中成为洗钱活动的“工具人”,进而面临法律风险,务必提高警惕,守好金融安全防线。
常见陷阱
陷阱一 网络游戏洗钱
不法分子将不法获得的赃款购买游戏账号、装备道具等,再通过游戏平台或第三方交易平台,利用充值游戏币、代练、买卖游戏道具等方式低价转卖出去,洗白非法所得资金。
陷阱二 直播打赏洗钱
由于网络直播平台对资金来源背景和真实去向难以监测,成为洗钱新通道。不法分子瞄准学生群体,诱导其借助支付宝、微信、银联、网银等渠道,向直播平台充值非法资金,再购买直播平台兑换礼物打赏主播,或转手售卖平台账号,以此完成非法资金的清洗和转移。
陷阱三 “校园贷”洗钱
“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非法“校园贷”往往以“无抵押、低利率、秒到账”为噱头吸引学生,实际暗藏高额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陷阱,且存在虚假宣传、暴力催收等问题。
陷阱四 虚拟货币交易洗钱
虚拟货币具有交易快捷方便、匿名性等特点,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洗钱新手段。不少学生帮助买卖虚拟币,却忽略了不法分子提供的资金来源可能是犯罪所得,最终落入虚拟货币洗钱陷阱,从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陷阱五 虚假兼职洗钱
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微信群或在网上发布虚假“刷单、刷信誉、客服”等兼职广告,以高回报为诱饵,诱使学生为指定店铺刷单、刷信誉、客服接单等,实际上是利用学生账户进行洗钱。
案例警示
案例一
大学生范某经营的网店生意受损,被张某以“轻松赚钱”的噱头诱惑,参与了所谓的“刷单”团队。范某在张某的指导下,办理了多张银行卡并绑定支付平台,交出了账号密码,参与了转账活动。实际上,这些资金是电信诈骗团伙的赃款,范某在短短十余天内帮助转移了40万余元。最终,范某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提起公诉。
案例二
小王游戏娱乐时,收到一玩家消息,请求其帮忙买卖游戏装备,声称能够月入过万。小王很感兴趣,一番沟通后双方达成一致,对方提供游戏账号和密码,让他绑定自己的银行卡,在指定平台上购买游戏装备。小王按照要求以较高价格购买游戏装备,再加价几百元将其放到指定平台出售,游戏装备每次在平台上挂出,几秒钟内就被其他买家购买,钱款随即打到他的账户。就这样,每单交易小王轻松赚到几百元差价。但在不久后,警察告知小王账户交易异常,涉嫌“洗钱”。这时小王才知道,此前按对方指示买卖游戏装备其实是在“洗钱”,指定交易平台也非正规平台。
学生如何防范洗钱风险
1、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客户尽职调查。
2、学习金融和法律知识,了解常见的洗钱手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出售或出借自己的账户、银行卡、身份证件等。
4、拒绝点击不明来源网站、链接。警惕兼职工作陷阱,选择正规招聘平台,不参与大额转账活动。
5、勇于向警方和金融监管机构举报洗钱行为,积极配合提供相关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