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洗钱专题>>反洗钱知识专栏>>反洗钱知识
反洗钱宣传|护航开学季,反洗钱助你行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这些便捷的金融工具,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洗钱活动。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不足,金融知识相对匮乏,容易成为洗钱犯罪分子的潜在目标。因此,提高学生的反洗钱意识和洗钱风险防控能力尤为重要

什么是洗钱?

洗钱,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简单地说,洗钱就是将非法收入及其收益合法化的犯罪行为。

 

针对学生的常见洗钱陷阱

1、直播打赏洗钱

    近年来,随着直播发展的突飞猛进,直播平台打赏机制成为了不法分子转移赃款的一种新渠道。不法分子通常利用学生开设直播,然后在直播过程中,用非法资金为学生主播打赏,结束后通过提现、转账等手段对这些打赏资金进行清洗和转移,以达到“洗白”资金的目的。

2、网络游戏洗钱

随着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不断推出,通过网络游戏进行洗钱的方式也不断翻新。不法分子将诈骗、赌博等上游洗钱犯罪活动中获取的非法资金用于购买游戏币或游戏道具,再通过游戏平台或第三方交易平台,利用充值游戏币、代练、买卖游戏道具等方式低价转卖出去,洗白非法所得资金。

3、提供虚假兼职职位

    不法分子在招聘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发布高薪兼职职位,吸引大学生申请。再要求大学生新开银行账户或提供自己已有的银行卡,然后利用其账户进行洗钱。

4、诱导私下换汇或虚假商品代购

不法分子在各个平台上发布低价汇率,诱导留学生私下换汇,利用留学生的银行账户将非法资金进行转移。或者以代购奢侈品、化妆品等名义,将非法资金汇入留学生的银行账户,利用该账户进行洗钱。

案例警示

案例一、优惠省钱“充值”,竟成赃款转移“帮凶”

大学生李某为了参加游戏币充值优惠活动,便在网络上找到伪装成游戏币卖家的犯罪分子,以8折优惠的价格向犯罪分子转账用于充值游戏币。实际上,犯罪分子则利用违法犯罪所得资金为李某游戏账户进行游戏币充值。后续警方联系李某,告知其所充值的游戏币资金是电信网络诈骗违法所得资金。原本李某只是想省钱玩游戏,一不小心,却成为了"洗钱犯罪"的帮凶。

案例、网购刷单“薅羊毛”,竟成洗钱“工具人”

大学生小美通过室友得知某购物APP上有刷单兼职,能够"足不出户、收益立结"。小美轻信后添加对方QQ,并按其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对方转账5000元让小美在指定店铺下单形成虚假交易,确认收货给好评后付给小美"佣金"。随即小美的银行卡被冻结,第二天小美接到民警电话,告知其参与的是"洗钱型"刷单,所谓"刷单兼职"实际是为洗钱犯罪团伙提供资金账户用于转移非法资金。

学生如何防范洗钱风险

    1、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主动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客户尽职调查。

    2、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账户、银行卡、U盾、支付二维码,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转账、提现。

    3、切勿抱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不要盲目相信网络刷单、出租银行卡赚大钱等虚假宣传,避免占小便宜吃大亏,触犯法律底线。

    4、勇于举报洗钱活动,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