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洗钱专题>>反洗钱知识专栏>>反洗钱知识
反洗钱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

 假期结束了,不少同学要迎来新的大学生活。“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专为学生打造”“秒到账”这些字眼都来自于为大学生“量身定制”的陷阱——校园贷”。同学们应擦亮眼睛莫入圈套

 

什么是非法校园贷

非法校园贷是指不法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随后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贷款,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常见形式

    培训贷。大学生求职时,公司要求支付高额培训费用,很多学生无力承担,公司便以“培训贷”的名义为其办理贷款,学生办理贷款后非但没有入职拿到高薪,反而欠下高额贷款。

 

    美容贷。主要瞄准爱美又缺钱的学生。医美项目费用较高,咨询师会推荐信用贷款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以“不收取任何手续费和利息”怂恿学生贷款。由于美容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合作关系,再加上贷款发放过程较随意,其中暗藏风险。

 

    裸条贷。在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会以公开裸体照片以及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等手段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刷单贷。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常见套路

    第一步:通过广发传单、贴小广告、招代理等方式寻找目标,打着到账快、利息少、无抵押、还款期限长、不需要征信等旗号吸引学生。

    第二步:当学生上钩后,会要求其在平台实名注册,验证手机号码、上传通讯录、绑定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可能被盗用,或被倒卖。

    第三步:上传完所有信息,申请资金成功后,对方会以各种理由收取服务费、保证金、头息等,收到的金额与贷款额度并不一致。

    第四步:当发生违约,每天罚息高达借款金额的7%-8%,而且罚息是以复利计算,陷入了利滚利。如果还不上,放贷人会“好心”给“建议”,比如推荐借款人去其他平台借钱来填窟窿,如果听信了,那将越陷越深。如果不听“建议”也没钱还,他们会采用骚扰、威胁,或在学校张贴受害人欠款的海报或更恶劣的手段来逼迫受害人还款。

 

案例分享

    案例一

    2019年,广东某学院学生谢某被广州一家公司以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为由,骗其签订9920元的两年期贷款合同。经查,该公司通过联系高校社团组织负责人到学校内部举办免费职业指导讲座、招聘人员在校园周边派发调查问卷、各种微信圈沙龙等方式,获取在校学生的电话、QQ号码等联系方式,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联系学生做免费的测评,再以讲解测评结果、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由,邀约学生接受指定老师的“一对一”辅导。在明知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培训教育费用的情况下,该公司以“蓝海计划”是官方支持项目(前6个月免费,后期每月只需700元)、公司介绍工作就业岗位(利用假期兼职可赚取还贷费用)、不满意培训可申请退费等口头承诺,诱骗学生在公司内签订蓝海计划项目协议书、教育分期贷款双方协议、教育分期还款计划等系列合同,打着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名义,诱骗学生贷款,使学生深陷校园贷陷阱。

 

    案例二

    2018年,南昌工程学院某学生通过“某借贷”“某钱袋等网贷平台多次借款,利息越滚越高。2019年,该学生得知借款平台的放贷行为属于不良校园贷,于5月初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借贷平台得知学生报案后,立即表示不需要再还剩余欠款。然而此时,该学生及其家长已经向借贷平台还款约12万元。

    201944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名学生分别通过“分期”和“某信APP贷款20000元、4300元。通过学校宣传教育,学生意识到遭遇不良校园贷,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到当地派出所报案。经查,两个网贷平台均无贷款资质许可,4月下旬,贷款项目被责令撤销。

    

 

金华银行警示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费,不和他人攀比。
    2.不要轻信他人。即使是熟人介绍,也不要去申请非法“校园贷”,若有资金需要,可咨询银行等正规渠道。
    3.及时反映情况。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误入非法“校园贷”圈套,一定不能默默承担,向老师或者家长反映情况,有必要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4.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学会甄别不良信息,远离非法“校园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